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娱乐 中商网 2022-06-30 520浏览

歌唱家朱逢博:一生演唱上千首歌,丈夫去世后,苦守丈夫骨灰14年

有着”中国夜莺“之称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的女人。

朱逢博的人生可谓是十分传奇又保有殊荣。



01

朱逢博从小就跟随家庭不断地奔波,因为父亲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家技术型人才——水利工程师。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和遗传,朱逢博从小也格外喜好理科,每次在遇难题时,她总是需要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肯罢休。

父亲从小对朱逢博悉心栽培,在父亲的培养之下,她也对学习也倍感兴趣,常常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将书本都翻烂了。



她自从读书开始,成绩也十分优异,甚至一举考上了同济大学,甚至是热门的王牌专业——建筑系。

这令同是理科生出身的父亲顿感欣慰。

在同济大学,朱逢博一读便是6年的时间,在同济大学这里承载着朱逢博的青春与稚嫩的美好。

在有次校园里开夜车,由于当天获得了不错的期末成绩。朱逢博便走在路上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通过夜路传到了夜路旁的大楼里。



大楼里的同学纷纷探出头观察是哪个人的歌声如此动听,和歌手原唱一般。

正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插曲,令不少人知道了朱逢博的歌喉十分了得。

朱逢博则没想到自己在学校出名不是自己多年拿取奖学金,而是因为一首歌曲。



甚至不少同学还告诉电视台,同济大学出了个会唱歌的学生。

当电视台来到学校采访到朱逢博的时候,朱逢博甚至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一打听,朱逢博便感到十分诧异,仅凭借着同学们的口口相传,居然能惊动电视台的记者。



但是也许命运总是冥冥之中注定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居然真的应证了她的未来。

就在朱逢博努力地将建筑事业当成毕生所爱倾注一切时。事情却悄然有了新的转机。

在有次朱逢博在工地勘测的时候,上海歌剧院来到了此处演出。



工友们早已了解到朱逢博在读书的时候,歌喉就小有名气。

在歌剧院表演结束时,大家都起哄让朱逢博上台表演一番。

在她唱完一首曲子之后,不仅赢得了工友们的称赞,连歌剧院的人都纷纷鼓掌赞赏。



歌剧院的领队随即便邀请朱逢博去歌剧院畅聊一番。其实目的也在于为歌剧院广纳贤才。

最终,朱逢博答应在剧院工作。

但即便是领导如此看重,甚至天赋异禀。但是始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于是,朱逢博从最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每次演出,她都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任何一场都不会错过。

但是她也十分快乐,伴随着演员情绪的变化和动人的音乐,她第一次认为学习音乐是无比的快乐。



渐渐的,加上她在音乐上十分有天赋,几乎所有歌曲她都能够完整的演唱。

两年过去了,她在这里学到了许多系统的知识和理论。半路出家的她正在汲汲地吸收着音乐带来的营养。

在有次访谈中,她告诉记者,这就像是她的一场“胎教”,因为需要从零学起,就像婴儿牙牙学语般。



02

天赋加上努力,自然是能有所造诣,二者缺一不可。正是在有次积极地参与幕后工作时,他被爱护晚辈的王昆所发现。

王昆看到朱逢博积极又好学,谦虚又礼貌,十分喜爱这个小姑娘。本着就爱提携有才华晚辈之称的他,想要帮扶一下朱逢博。



他挥手示意朱逢博来到他的身前,询问她在这工作了几年,会不会唱歌。

朱逢博礼貌的一个接一个地回答着。

从小就自信大方大大咧咧的朱逢博立即展示了一首歌曲,显示出自己的落落大方。



读书的魅力就是能够使人饱读诗书气质,毫不怯场于生活大小事,从小积极阳光的她面对大的场合,依旧可以如鱼得水。这也是朱逢博的魅力之一。

朱逢博立即演唱了一首《哭爹爹》,情到深处泪如雨下。

王昆听完顿时觉得如此人才在幕后着实浪费,是个非常好的人才,



当即拉着朱逢博去找到院长,并告诉他们“朱逢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必须要好好栽培。”

在院长的栽培和他人的协助下,她开始在歌剧院承担起了挑大梁的角色。彻底的从幕后的小小工作人员转到了台上。

她终于站到了大舞台上。并且为《刘三姐》《红珊瑚》等著名的歌剧演唱。



在舞台上,她光芒四射,激情地释放自己,非常深受大众的好评与喜爱。

有惊喜的不单单是观众和大众,还有上海歌剧院的领导,他们对站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朱逢博感到惊讶和欣喜。也懊悔自己当初未能慧眼识珠。

很快,由于朱逢博的出色表现,她成为了歌剧院的专业培养对象,但是也有一系列的要求,例如叮嘱她在三十岁之前不能够谈恋爱。



因为一旦分心,专业能力也很难获得提升,一定要专注地练习,将来一定能在歌坛有所成就。

可是领导的用心,朱逢博也记在心中,她知道他们对自己十分的重视。



于是,每次演出完,她便直接登上大巴车赶往宿舍。

甚至在同事们的聚会上,也是女孩子相约一起,与男同事的接触微乎其微。



但是少女般的心思怎能掩盖住,她也会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与心爱之人走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令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她居然喜欢上了歌剧院的副院长。

03

此时歌剧院副院长是施鸿鄂,他有着极强的天赋,16岁时就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系。



家境条件不错的他在22岁时远赴异国深造,就读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

在校期间成绩一如既往优异的他,再加上家境殷实,多少身上充满盛气凌人的傲气。

在那个年代,出国深造的机会并不多,于是施鸿鄂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一般耀眼夺目。



优异成绩毕业之后,他参加了一场世界级的古典声乐比赛,在比赛中他获得了十分优异的好成绩——金奖。

这对于国家来说都是极大的殊荣。

回国后,他加入了上海歌剧院参与工作,因出色的表现和不错的背景,他担任了副院长一职,同时也是声乐教研组组长。



于是初出茅庐的朱逢博的练声事务就交给了声乐组。

由于经过了国外的声乐环境熏陶,施鸿鄂的唱法是普通的民族唱法。

就犹如唱法的不一致似对立一般,二人暗中也悄悄地较起劲来。

在有次朱逢博忙完事务准备回到寝室时,经过一间练歌房,发现门口人满为患。



出于好奇,她便跟着人流一同挤进狭小的练歌房。

她进到练歌房定睛一看,在练歌房里站着的人便是施鸿鄂,他歌声浑厚饱满,余生绕梁,实在令人钦佩动容。



随后的好几次时间里,她都刻意在施鸿鄂的练歌房门口踱步,同时也发现了,每次施鸿鄂的房门口,都水泄不通。

出于对前辈的崇拜,以及自己打小就拥有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朱逢博自知自己声乐实力不足,于是带着钦佩之情打算请教施鸿鄂。



终于在有次大家忙于活动时,她早早地干完手中的活,来到施鸿鄂的练歌房。

由于半路出家,朱逢博在声乐上仍然存有许多的问题,而施鸿鄂作为声乐组的组长,自然是能够为她答疑解惑的。

她将近日在音乐上的不解记录了下来,准备询问。



在讲述完问题之后,她便开始演唱,想让施鸿鄂了解到她身上是否存在问题。

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施鸿鄂直接扭头就走。

朱逢博感到十分诧异,但是她向来是有着执着于解决问题的态度,于是在练歌房,朱逢博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在过了两个小时后,施鸿鄂悠哉悠哉的回到了练歌房,令他意外的时候,朱逢博依旧一动不动的坐在原地,等待着施鸿鄂。



这是第一次有人敢公开叫板他,顿时他感到一丝无措。

朱逢博也看着施鸿鄂回来了,立刻上前积极地询问道,这会儿有时间指导一下吗。

施鸿鄂想着再躲着也不是办法,于是一边抱怨一边纠正着她的错误。

因为这一个插曲,导致施鸿鄂对这个执着的女孩耿耿于怀。他自知朱逢博心气高,扬言要在课堂上“教训教训”她。



于是在有次练习声乐的时候,他一直挑剔着朱逢博的问题,硬是认为她唱得“哪哪都不对”。

这个行为也彻底地激怒了要强的朱逢博。

她知道为啥一开始施鸿鄂不待见自己,无非是自己将他们高尚的声乐大师眼中不可比拟的普通唱法引以为傲。



但是如果是别人,兴许早早地乖乖顺从,可是她是朱逢博。她同样骄傲好强,同样有天赋且好学。

于是她当即告诉施鸿鄂,我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这实在是令施鸿鄂吃惊且又毫无办法。



在接下来上课的时候,朱逢博演唱了“北风吹”,她沉浸在歌曲中,快乐洋溢潇洒,她十分的陶醉,唱得也很开心也十分具有表现力。

可是施鸿鄂又再一次发难,他当即询问道“你是给我上课还是我给你上课。”

但其实施鸿鄂也喜欢朱逢博的唱法,只是骨子里的骄傲和自我岂能令他轻易低头。



在长期的磨合下,互相也知晓了对方的脾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人也减少了在对方“雷区”蹦跶的机会。

施鸿鄂对朱逢博的教导也更加细心和用心,几乎是倾囊相授,将自己所学,尽心的教给朱逢博。



出于对恩师的感恩,朱逢博也不再如此的嚣张跋扈,反而更加的欣赏和珍惜施鸿鄂的教导。

朱逢博的走红以及获得了如此高的成就,都离不开施鸿鄂的悉心栽培。

施鸿鄂也在长期的教导下,慢慢的了解到了朱逢博的为人。



她是一个低调好学且勤奋的女生,她十分努力且愿意为音乐付出。渐渐的也为她所着迷。

而朱逢博也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倾囊相授的“老师”。

但是她也未曾忘怀领导曾对于自己的嘱咐“30岁前不要恋爱”。



朱逢博是如此善良且懂得感恩的人,她将自己的情愫藏于心中,听从领导的话。

可就在有次,她听到歌剧院中大家聊着八卦,同事们关心着施鸿鄂与介绍的对象相处的如何,她顿时惊慌失措。

此时的她才发现,自己早已爱上了施鸿鄂。



朱逢博自幼便是落落大方,自信阳光,她觉得自己主动争取也没有不好的,感情就需要主动。

于是在一日傍晚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了施鸿鄂。

施鸿鄂打开纸条看到了朱逢博的邀约:11点在排练厅等我。



施鸿鄂也并非毫无察觉,可是一时之间犹如情窦初开的小伙一般,激动紧张的像无头苍蝇。

晚上11点,施鸿鄂如约到了排练厅,他看到了打扮精致,但紧张的不停踱步的朱逢博。

一看到施鸿鄂来了,朱逢博的紧张丝毫不见,坚定的望着施鸿鄂,直接的说“我们结婚”。



施鸿鄂先是惊诧,眼看着朱逢博眼里期待的光像是要蓄水了一番,他马上抱紧朱逢博告诉她自己的心意。

于是真的在8月1日这天,二人正式的结为夫妻,婚礼的现场低调从简,没有盛大的环境和氛围。但二人的心确是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婚后,二人育有一子,但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生活而停滞不前,而是在施鸿鄂的全力支持下,她全身心的投入进了工作之中。



04

她一边顾着歌剧院的工作,一边去到全国各地参与演出。

随着朱逢博的高速学习和发展,她著名作品《白毛女》在世界各地的演出都十分出彩,并且在歌坛上她享有盛誉,歌迷们称呼她为“中国夜莺”。

甚至翻唱了不少的流行歌曲。成为了内地当时第一批流行歌手。



在空闲之余,成立了上海轻音乐团,培养和输送了许多高质量的音乐人才。

这一切都离不开丈夫的支持与鼓励。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施鸿鄂患上了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

可是在乐坛如此声名大噪的二人,却连手术的费用都无法给予。

在歌剧院,二人皆因工作,是单位的领导所以几乎没有演出费用。

录专辑需要大量的设备器材以及资金的支持,他们都纷纷上缴。



于是迫于无奈,朱逢博到处借钱给自己的丈夫做手术。

做完手术之后也细心的照料着丈夫的日常起居。也推掉了大部分的演出。

可是做完手术后,二人相伴的日子并没有很长,丈夫依旧时常感到各种不适。



在有天施鸿鄂觉得自己不舒服之际,朱逢博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准备带他赶往医院。

可是生命的齿轮却卡在了这一天,在朱逢博忙的和无头苍蝇一般,收拾好准备拿起手机叫救护车时。她大声的呼喊着施鸿鄂。

但是这一次施鸿鄂却再也没有给予任何的回应,昔日和她斗嘴的声音再也没有响起。



她走到客厅,看到施鸿鄂静静的躺在沙发上。

兴许是心疼她,不忍心麻烦妻子,他走的也很安详和安静。

他们曾是相伴多年的爱人,同事,朋友,亲人。一时之间,朱逢博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终日以泪洗面。



办完葬礼之余,朱逢博坚持将施鸿鄂的骨灰盒带回家中。如今已安放14年。

14年过去了,朱逢博已白发苍苍,她时常翻唱着丈夫生前最爱的歌曲,有时候与孙女讲述着过往的爱情故事。



好几次家人看着朱逢博静静地播放着丈夫生前的唱片和他写的声乐笔记。

他们的爱情将会被朱逢博静静的安放于心。

朱逢博与施鸿鄂老师对于现代的乐坛造诣可谓是颇深,他们的位置也是无法被撼动的。与此同时,他们对音乐的敬佩,追求,热爱,也是世人应当学习的态度。夫妻之间恩爱如初的感情也着实令人动容。



中商网

中商网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商网 zs.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